面對技術變革和需求變化,運營商已經走到了需要戰(zhàn)略抉擇的十字路口。也正是由于傳統業(yè)務增長陷入困境之中,三大運營商對5G充滿期待。
“對未來充滿信心,但當下困難多多,傳統業(yè)務面臨很多嚴峻挑戰(zhàn)。”6月27日,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在上海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對目前電信行業(yè)作出了上述總結。
劉愛力表示,目前全國人口總數13.9億,但行業(yè)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15億,進入“全民”擁有手機的時代,市場趨于飽和。從行業(yè)數據看,用戶增長大增大減,“通過數據分析,這類用戶的增長更像是一碗湯,倒過來倒過去還是一碗湯。每倒一次,都是行業(yè)價值極大的下降,一個用戶從一個公司(運營商)被另一個公司獲取,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可能會從100元降到80元,再轉到另一家后更低。用戶的每一次轉網都是價值的極大下降。”
5月21日,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了4月的運營數據。中國移動4G用戶首次出現減少,比3月份降低0.36%,流失了242.7萬戶。
用戶市場競爭越激烈,行業(yè)的價值下降越快,價值的幅度下降也越大。“流量是拉動行業(yè)增長的關鍵性要素,無論國內外都一樣,但我們現在看無限量加共享使戶均流量(DOU)快速增長,也導致了CAPEX/OPEX的增長,而這種不限量導致行業(yè)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所以總結下來看,我們說無限量加共享,極有可能是增量難增收。”劉愛力說。
此前,在傳統業(yè)務中,三大運營商主要通過移動流量收入的大幅增加來抵消語音等收入的下降。但隨著流量資費的大幅下降,對于整體收入的支撐幅度明顯減弱。
全球的電信運營商都處在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中,角色也在改變。用戶對于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傳統服務的依賴度不斷下降,運營商的利潤也開始不斷下降,所以如何在互聯網經濟高速發(fā)展和5G即將來臨的今天,不再淪為一個簡單的為互聯網公司提供數據服務的管道,成為每一個運營商改革的重點。7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將取消流量漫游費。在流量收入成為運營商營收支柱的背景下,運營商無疑將承受業(yè)績下滑的壓力。
劉愛力指出,運營商可以選擇的一個方向是固守傳統領域,成為傳統業(yè)務繼承者,專注于網絡、營銷等核心能力,在相對封閉的市場環(huán)境中,提供連接服務;或者干脆成為啞管道,經營純粹的基礎網絡設施,僅為用戶提供裸接入服務。
另一個方向則是開拓新興領域,成為智能管道,與互聯網公司等合作,進一步提高用戶服務質量。或者進一步成為綜合業(yè)務提供商,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基礎上,使能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數字應用服務;或者更進一步成為“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在為最終用戶提供連接服務和使能合作伙伴的基礎上,開發(fā)一系列新的數字內容產品,獲取更多的應用服務增值。
劉愛力表示:“成為綜合業(yè)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已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戰(zhàn)略選擇。
5G為運營商和產業(yè)合作伙伴帶來了新的商業(yè)模式。為了支持在2019年實現5G預商用的國家、運營商,3GPP在2017年12月提前完成了5G非獨立組網(NSA)標準,以支持運營商在現有4G核心網的基礎上開展5G移動寬帶業(yè)務。該標準的落地比最初規(guī)劃時間提前了半年,得益于此,5G網絡設備、終端的產品開發(fā)節(jié)奏都提前了6個月,爭取在2019年底之前達成商用。
不過,受短期基礎設施、設備和應用供應的局限,5G在國內的部署和采用將會循序漸進,不會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或者顛覆電信領域及其他行業(yè)。同時,短期內通過5G投資實現效益的可能性相對較低,運營商不應當停止4G投資。